中式餐饮的品类战略(二)专栏
餐饮所提供的价值介于产品和服务之间,它既包括菜品,也包括了服务,而服务则体现在大量细节之中。当过了菜品和服务的品质关后,就进入到了系统的打造品牌的步骤。
品类战略
系统打造品牌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一、建立势能人群的概念
中式快餐不同于正餐,它不需要专家级别的“美食家”来作为原点人群,它最初影响的应该是对快餐有需求的人群。
比如:真功夫米饭快餐,它的势能人群就是对“速度”有要求的一群消费者,他们并没有年龄的分层,而麦当劳和肯德基所吸引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人群,他们更年轻,甚至包括儿童。相应地,企业也做出了匹配性地调整,比如麦当劳为顾客提供生日聚会的主持服务,必胜客将自己的餐厅取名“必胜客欢乐餐厅”。
二、制定店面选址的规则
餐饮有关研究表明:店铺地址选择对餐饮店是否能成功运营的众多因素中占到60%。店面选址的策略就是选择餐饮店容易立足,同时便于未来发展。
理想的店面选址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在餐饮店的目标城市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附近消费者对竞争品类的消费基础好,消费观念较为成熟,可以产生辐射效应。
国外快餐连锁品牌在这方面做了很有价值的规范。赛百味通过多年经验的总结,关于店面选址提出了pave法则:
p指的是附近居民、人口的数量。
a指的是交通是否便利。
v指的是店铺店面的醒目程度。
e则是指本区域里的顾客的消费能力。
但是不是a级商圈、黄金地段都是对每家餐饮企业最佳的位置呢?显然也不是。再举真功夫的案例,真功夫当初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和肯德基、麦当劳对着干。但发现午餐和晚餐之间的时段,肯德基、麦当劳依然人头攒动,而真功夫门可罗雀。
西式快餐在中国已经不是纯粹的快餐,而是具备了休息、聚会作用的休闲餐饮。真功夫比较理想的开店位置应该是在火车站、机场、白领集中的cbd等要求速度的、真正的快餐原点人群集中的地点。餐饮店铺的选择,犹如产品渠道,餐饮的店铺更加讲究在什么地方接触到正确的顾客。
在餐饮店开创的初期,还应避免过度开店的风险,这对于那些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餐饮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在店铺的选择模式中有两类是巧妙借助外力来实现的:
一是紧贴行业标杆品牌。比如做西式休闲餐饮的就应该紧贴麦当劳、肯德基的店铺;做火锅的,就应该贴近小肥羊。另一种是和渠道商合作。比如大娘水饺和家乐福建立了全国性的联盟合作关系,只要有家乐福的店,就开有大娘水饺的店。借助超市人流量大的特点,做大营业额。家乐福广州员村山顶店,就成为大娘水饺全国销量领先的店。
三、a模式启动
餐饮行业最重要的传播起点就是口碑营销,它很符合品类战略所要求的a模式启动。好的口碑使传播者乐于去自动传播、拉动周边的朋友来光顾消费,品牌的影响力也在口口相传中得到放大。在津津乐道的顾客们的带动下,品牌的势能逐渐被培养出来。
例如:在海底捞消费的消费者,都不自觉地将这一段美好的体验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海底捞以好的服务和体验赢得了好的口碑。
四、推动拐点出现
企业内功的提升和完善,目标人群的聚焦,店面选址策略的制定,利用口碑进行传播等等,这都需要时间来逐步达成。企业应该积极推动以上几个方面工作的展开,最终实现企业在本地市场上高速增长拐点的出现,具备拓展到全国市场上去的基础。
味千拉面早在1995年就取得了日本九州岛区域的拉面品牌“味千”的中国总代理权。经过了12年的探索和扩张,完成了标准化的探索,做到所有门店的菜品,每一碗面条,每一份配菜都做到了一模一样。管理模式也在这个过程中定型:包括店址的选择、人才队伍的培养模式。
品类战略
如何从区域走向全国
在当地长期地探索,打造成功一个盈利的餐饮品牌,并不保证在全国市场能所向披靡。那么如何从区域市场走向全国市场,按照品类战略的观点,你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重要的是品牌命名。1990年麦当劳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早期的译名是“麦克唐纳快餐”。当译名靠近全球“世纪女皇”、世界级流行天后“麦当娜”的名字时,才开始了在中国的高速扩张。在英语发音中mcdonald's(麦克唐纳),madonna(麦当娜),是一对差异明显的两个名字,而麦当劳选择了贴近麦当娜中文译名的方式,名字只差了一个字。毫无疑问,麦当娜超高的知名度推动了麦当劳在中国的传播,这个好的译名对麦当劳在中国的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6年7月康师傅私房牛肉面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当时对外宣称的是:2015年开设722家店的目标。康师傅在很多宣传资料中,都在突出康师傅私房牛肉面继承了康师傅多年的面食经验。面食,很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是“方便面”,而不是其想传达日本冠军拉面熬煮浓汤技术。
很多消费者反映:吃康师傅私房里的红烧牛肉面,总感到有股方便面的味道。顶新集团最佳的做法是像德克士一样,针对牛肉面面馆启用单独的品牌名。现在,康师傅私房红烧牛肉面馆在全国开设了不到118家店,离700多家店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其次,采用“大口味”战略。中国地域广阔,人口多,生活习惯差异大,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众口难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这样的市场中,可能不可能存在一个普遍能接受的口味呢?成功的食品行业经验告诉我们,是能做到的。康师傅一碗红烧牛肉面能卖50亿,统一的一碗老坛酸菜牛肉面卖到了35亿,这说明普适性强的“大口味”是存在的。
餐饮企业全国连锁化的操作的基础是要有一个全国性的“大口味”。餐饮企业的主打菜品口味必须做全国最广谱的调整。“大口味”具有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产品保持一致,原料采购更集中,效率更高,盈利能力更强。这些优势必将在餐饮企业全国扩张中体现出来。
达成“1 n”产品组合,才算真正完成了全国拓展的产品组合。在全国统一的大口味“1”的基础上,再根据地方消费者的偏爱、根据不同地域调整的“n”产品,就可以组成全国核心统一主打加地方产品的“1 n”的组合模式。
另一方面:便捷化的“套餐模式”是中式快餐学习西式快餐的重要方面。搭配好的套餐更便于顾客选择,并提高了客单价,提升了销售额。这种套餐模式更符合现代都市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成套购买:主食、配菜、汤、饮料的组合,更便捷、更实惠。
从势能城市市场起步。我们提到的势能城市市场并非一定要是一二线大城市,而是对经营的餐饮更有影响力的城市。比如:小肥羊从内蒙古的包头市起步,内蒙本身就是蒙式火锅的重点消费市场和最有带动效应的市场,当小肥羊立足内蒙时,就可以被冠以“内蒙人喜欢的蒙式火锅”这么一个很有销售力的定位口号。
洋快餐进入中国的时候,则选择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开店的策略,来影响城市里的顾客,当具备了很高的势能后,现在他们开始进军三、四线城镇市场。台湾的王品牛排进入中国市场则选择了率先进入上海,因为上海的西餐消费氛围是北京、广州所不及的。6年后,才进入广州。
次之,不能盲目追求连锁扩张的速度。连锁经营确实推动了很多行业的快速扩张。比如家电大卖场中的国美、苏宁;酒店业中的7天、如家;商超中的家乐福、沃尔玛;餐饮中的肯德基、麦当劳等。
但用速度取胜必须满足如下几大条件:有全国竞争力的明星品项;店内营业模式成熟。面对现在餐饮行业疯狂的圈地运动,我们需要提醒的是要谨慎。不能被“抢时间、抢空间”冲昏了头脑。
2000年前后,小肥羊因迅速扩张,在全国达到700多家店的规模,出现了很多运营问题,客户投诉量明显增多,标准化推行遇到地区代理商的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屡屡发生,严重影响到小肥羊的品牌声誉。到了2003年,小肥羊开始收缩加盟商的数量,大力发展直营店。截止2008年底,小肥羊全国连锁收缩到350家,砍掉了50%的店面。
再次,容纳竞争。小肥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成千上万个跟随者,不乏有肥羊王、大肥羊、草原肥羊、蒙古肥羊、肥羊府等品牌。这些跟随者都做到了不蘸小料,但很多顾客还是在吃完“假肥羊”后,找到正宗肥羊品尝一番。无形之中,这些追随者和小肥羊一起做大了“蒙式火锅”这个品类。紧跟小肥羊之后的内蒙古小尾羊是唯一一个做规模的企业。在对蒙式火锅品类的品牌第一提及度方面的调研上看,小肥羊高于小尾羊50个百分点,远远被甩在后面,构不成直接威胁。
最后,采取多品牌发展模式。只做一个品类,会制约企业的发展,面对中国快餐行业众多的机会,如何做大企业的规模?根据品类战略的方法是采取“经营多品牌”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种方式是自创:台湾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王品集团采用的是“内部创业”机制,只要内部经理人、高层干部有好的想法,并通过了“醒狮团计划”的考核,就由集团支持创建新的品牌。
目前采取这样的方式已成功创建十六个餐饮品牌:西堤厚牛排、陶板屋、品田牧场、原烧、石二锅……这些品牌在定价、菜式、服务、就餐环境上都有极大的区别,分别占据不同的品类。
但品牌打造的过程是缓慢的,更快捷的方式就是通过收购建立企业的品类大树。
由菲律宾华人陈觉中创立的菲律宾快乐蜂集团就是个典型的案例,他旗下拥有快乐蜂(西式快餐)、超群(中式快餐)、格林威治(经营匹萨及各种意大利面食)、德意法兰西(法式面包和咖啡)等多个品牌,emc体育的旗下品牌在全球拥有近3000家餐厅,并不断地继续在世界各地拓展集团的规模。
快乐蜂集团近几年把中国作为重要市场,早在2004年,快乐蜂斥资2250万美元收购了总部设在上海的永和大王,取代多家风险投资基金成为这家中餐连锁的新主人。其后,又收购了台湾休闲茶饮品牌春水堂。2008年8月以55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北京宏状元连锁粥店100%的股份。通过一路的收购扩张,快乐蜂的多品牌架构已具备雏形。
每个强大的品牌底下都有一个具有前景的品类在支撑,就像冰山尖角下面才是冰山的主体。品牌下面的主体是品类,一个品牌的强大和品类本身的强大密不可分。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
-
文章
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