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饿了么大战,外卖潜规则曝光,外卖平台商家如何选择去留?专栏
近日,央视财经报道一则消息揭秘餐饮外卖行业的一些潜规则。指出就一个意思,平台要收商家18-20%的佣金,商家为了不让自己亏本,所以将平台售价提高售卖,愚弄了消费者。各媒体间似乎好久没有爆餐饮相关信息了,为了“雨露均沾”这则消息占了一天头条信息。也许只有央视这种大媒体才可能是最后知道这种早就公开的秘密的了,还标出了潜规则。
先说说目前外卖市场格局。
继团购网大战之后外卖平台大战也拉开序幕。
饿了么是入局最早、曾经市场份额最大的外卖公司,2009年4月上线获得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红杉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多家机构的多轮融;而美团外卖的上线时间是2013年11月,百度外卖则是2014年5月。
2015年美团、大众点评的合并。
饿了么做出如下反应:“饿了么”并没有参与此次合并,未来也将保持独立发展不变;大众点评仍是饿了么的股东之一,只不过多轮融资后,大众点评股份占比已变小,且与美团合并之后,大众点评将放弃在饿了么的董事席位及投票权;饿了么与美团外卖以及其他所有外卖平台,仍将维持激烈的竞争关系不变。
接下来大家知道的,美团干掉了大众点评,组合成新美大。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属于直接竞争对手关系,原本美团外卖背后站着美团,饿了么背后站着大众点评。随着美团和点评合并,饿了么就显得地位尴尬。
同样,2015年腾讯、京东、红杉资本继续跟投饿了么。
2015年6月,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宣布,合资60亿元重新打造o2o平台口碑网,而新口碑最初主要聚焦餐饮业务。
2016年淘宝与饿了么进行合作,口碑平台的外卖服务也将由饿了么提供运营支撑,饿了么与口碑合并。
2017年伊始,不平静的外卖市场又起波澜:新出炉的行业数据显示,饿了么、美团和百度三强已经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小公司几无生存之地,大量出局。三强的排位格局也开始生变,美团超车,与饿了么差距微乎其微,百度外卖则开始掉队,市场份额下挫,还频繁传出裁员、收缩和高管离职的消息。
2017年8月中国o2o订餐公司百度外卖被出售给竞争对手饿了么。
接下来就不是三足鼎立了,而成了美团和饿了么两条腿了。
中国的o2o订餐业务造就了一个机车送餐大军,街头巷尾、公园和人行道上都可看到他们穿梭的身影。很多人聚积在店面和地铁站附近,在全球范围内,这是相当新鲜的事物,至少从规模上看。
平台收取的20%佣金应该吗?
这个行业内的几大公司开始的时候一直采取烧钱,补贴商家、消费者提供较低价格的方式获得市场份额。而结果并不出人意外,一段时间之后,规模较大的公司由于可以筹集到更多资本往往赢得战争。但是赢得战争后,就开始拿着餐饮商家的利润(佣金)来补贴流量,补贴营运,补贴配送。
送外卖都知道。送快递的,派单一单就一块钱,收件不等。累死累活一天二百快。送餐五块左右而且中间有休息时间。一天送三十个单加底薪比快递强多了,唯一不好的可能就是怕堵车耽误别人用餐给差评。
至于平台为了吸引c端用户来绑架商家线下流量,在平台上让商家做“满减”活动,不参加"满减"的话,总会有竞争对手在做满减,那样的话你的单量会下滑。更甚者,如果不参加,就会被外卖平台排到很后面,基本上就是可能一天就一单,或者两天一单。所以外卖平台对于商家来说是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所以商家将外卖平台的佣金也算作成本里面了,权当是消费者的服务费用。
那面对如此爱恨交错的外卖平台商家应该如何选择去留?
一句话适合做的一定要做,炸鸡、披萨、炒饭炒面,整个外卖市场至去年底,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09亿,年增长率超过80%。至于该不该加价“潜规则”?这个只需一个营销方式而已,价格统一,到店购买则为vip会员价。
当然那些非法外卖均被淘汰也不足惜。不适合的要保持定力,守住底线,不是所有业态都适合外卖的,但是适合外卖的产品坚决要做外卖。不适合做外卖的就好好做堂食,各有千秋的,能量不够时候,不要想一统江湖。产品的差异化、优质服务、价格的灵活性是您决胜的基本条件。企业的人才孵化机制,餐厅的qsc检查体系,核心管理层的指挥体系,这些个企业的核心管理运营体系是你需要注重的内核。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toutiaoxiansheng或qq1499596415。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