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emc体育

北京7-11全面接入美团外卖的背后:纯快餐将被取代...头条

/ 石伟 / 2018-08-26
编者按:未来没有餐饮,只有“吃”的渠道。
餐饮界

编者按:未来没有餐饮,只有“吃”的渠道。

北京,曾经被调侃为“便利店死地”,相比于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城市,北京市场号称是“三个半”生意:马路太宽,导致只能做半条街生意;冬天天气太冷,加上各种大型会议,导致只能做半年生意;夜生活不丰富,导致只能做半天生意。

除此之外,便利店发展最好的城市,都是街道文化,也就是,二楼、三楼等高楼层是办公或者居住,一楼是店铺,市民整个生活都可以在街道或者街区完成,但北京是“大院文化”,用好邻居 ceo 陶冶的话说,“人的活动范围大概在 800 户到 1000 户之内,所以每 800 户应该形成一个自然商圈,然而大院的院墙、大门却将市场分隔得过小了”。

▲“猝死”的邻家便利店死于投资方 p2p 爆雷,并非经营导致。

这样的悲观看法,也在数据上显露出来。2017 年,北京的连锁便利店数量是1500家左右,北京市政府希望到2020年把北京便利店增加到 3000 家;相比之下,上海有 5000 家便利店;在广东,仅仅美宜佳一个品牌就有过万家门店。以 7-11 为例,据 7-11 公布的数据,截至 2018 年 5 月,这家公司在台湾有 5245 家店,香港有 937 家,北京是 244 家(目前北京有 251 家门店)。

但是 7-11、全家、罗森等商家并不悲观,毕竟中国有一个完美且庞大的市场:一方面,随着人均 gdp 和城镇化水平攀升,国内便利店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另一方面,中国人口密度前 50 的城市人口密度均大于 640 人/平方公里,远高于日本(348 人/平方公里,2016 年数据)和英国的平均密度(255.6 人/平方公里,2016 年数据),具备发展便利店的人口基础。正是基于这两方面原因,即使大环境一片萧条,国内便利店行业销售增速在过去7年持续保持在 9% 的水平以上。

▲便利店零售额在零售业销售中的占比

这不,就在 4 天前,7-11 便利店宣布,北京市的 251 家 7-11 便利店门店全面接入美团外卖平台:门店里的大部分商品都会在美团外卖平台上线,其中,对于便利店内销售较好的热餐、好炖等产品,顾客可在下单时提出加热要求,门店会进行加热处理后再配送;一些冷藏冷冻食品也会与冰袋一起配送到客人手中,确保配送温度。

▲sku2000的7-11,目前在美团上线了1000种左右商品。

实际上,不只是 7-11,其他的零售玩家正在加入外卖行业,并引发餐饮市场的变化……    

便利店做外卖“百花齐放”  

过去 3 年,便利店接入外卖平台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全家便利店就是一个勇于尝试的例子。2015 年 2 月,全家便利在其 1000 多家门店中挑选了大概 280 家与百度外卖开始合作;今年 2 月,全家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的 212 家核心地段门店入驻京东到家,计划到今年底,还会有 500 多个全家便利店陆续入驻,;今年 3 月,全家便利店又将北京、上海、杭州等 9 大城市的全部门店入驻饿了么平台,从新上便当到日用百货,从网红爆款到粮油副食,满 20 元起送,配送费 5 元,“蜂鸟专送”会在用户下单 30 分钟内配送上门。

除了全家便利店,日系便利店罗森、本土便利店全时、最像 7-11 的邻家便利店(已关闭)、爱鲜蜂等便利店品牌也纷纷入驻百度外卖、京东到家、美团外卖等外卖平台。  

而在平台方面,便利店俨然成为了各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争相抢夺的一片“新土壤”,它们正在发力拉商家入驻。据腾讯《一线》统计,武汉本土便利店 today(估值 30 亿美金)在武汉的 150 家门店、上蔬永辉在上海的 15 家门店、屈臣氏在广州的 84 家门店、7-eleven 在重庆的 34 家门店在饿了么平台上线;据全天候科技了解,2017 年,大润发、乐天玛特、欧尚、卜蜂莲花、麦德龙、杭州世纪联华、新华都购物等零售商接入美团外卖,目前美团外卖 app 上出售的商品包括蔬菜水果、零食、日用品等,基本涵盖了商超线下门店所有品类;在京东到家,据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上入驻的便利店总数接近 4000 家,此外,截止今年 7 月,还有 30 个城市的 200 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平台,并为顾客提供“1小时达”服务。

▲家乐福最近在京东到家内测,准备继美团和饿了么之外,开通第三条o2o渠道。

其实早在 2016 年,重庆地区 7-11 就宣布开展 o2o 业务,其emc体育的合作伙伴也是美团外卖,而北京 7-11 一直没有开展线上业务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消费者到店消费很重要,只有消费者到店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  7-11 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解释道,“我们之所以没有开展电商业务,是认为需要店铺数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再发展电商,如果以现在还不够大的规模,想打败天猫、百度,是较困难的,规模不够大时,我们不强迫自己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这次的原因很显然:便利店同行们纷纷布局线上外卖渠道的动作让 7-11 坐不住了,毕竟外卖平台带来的流量已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虽然便利店接入外卖存在诸多挑战,比如在高峰时段,100-200 平方米的店面仅凭 4-8 个店员应对线上线下订单很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比如高峰期(早中晚餐)便利店接入外卖,也会影响店内的工作和顾客体验;比如便利店需要顾及合作外卖公司在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协同,但趋势已经显而易见,便利店外卖化不可逆转。

▲在日本,7-11接入外卖业务(自营和第三方),是为了消除购物弱势群体(日本老龄化社会的独特现象)的不便。

“便利店做外卖”要干掉谁?  

那么问题来了,便利店做外卖抢了谁的蛋糕?有人可能会说,抢了电商的业务,但实际上,双方互相影响并不大。  

前几年,在电商的冲击下,满足消费者即时消费需求的便利店曾是受电商影响最小的业态。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显示,便利店是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百强便利店企业 2017 年销售增长率为 16.9%,门店数量增长为 18.1%。

反观便利店这端,便利性是驱动消费者在便利店场景消费的核心因素:德勤研究的《便利店业态发展分析》指出,有 80% 的顾客因为便利店距离近而选择便利店进行购物,59% 的顾客选择便利店是因为其营业时间更长……

从消费者的行为研究可以发现,便利店主要辐射达到 10 分钟内的客户群体,并且主要满足工作间隙或者移动途中的碎片化消费需求:据 7-11 统计,86.5% 的顾客在 10 分钟内即可到店,65% 的消费者选择在工作间歇或移动途中在便利店购物,而专程从家前往便利店购物的消费者占比只有 12.1%。

▲顾客选择便利店的原因

因此,便利店做外卖一方面扩大了便利店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满足近距离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的碎片化需求,比如半夜需要一包卫生巾,比如上班匆忙忘记买早餐——在便利店商品要比超市贵 10% 左右的基础上,这决定了外卖的客单价与到店客单价不会太高。    

那么,回到开始的问题,便利店做外卖到底动了谁的蛋糕?这要从便利店的商品结构分析。7-11 在中国经营数据显示,fast food 商品(即 ff)已经成为便利店销售额和毛利最大组成部分,其合计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了 42.9%,毛利贡献也达到了 46.6%(在日本这一数据更高),其中,料理、乳制品、饮料、好炖、饭团寿司占据了消费者目标商品前五的位置,除乳制品和饮料这类便利店的传统品类外,剩下的均为速食商品。

从经营结果来看,ff 商品在针对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速食餐饮的需求的同时,也在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独特的品类和服务形象,并且构成了消费者重复到店购物。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随着餐饮与零售互相渗透,其界限正在越来越模糊,便利店做外卖吃掉的是纯粹快餐的份额,这一点从海外的发展也能看出来。  

用 npo 法人日餐餐厅海外普及代表上垣清澄的话说,“日本快餐行业,大家最惧怕的是以 7-11 为首的便利店”,事实的确如此。  7-11 在日本的 2 万余家便利店中,食品销售占比近 7 成,增速高于非食品类 5 个百分点,并且占比在持续扩大,其中加工食品占26%,快餐占 30%,日常食品占 13%。也就是说,在7-11便利店中,每销售 10 件商品,其中 6 件都是快餐食品,快餐绝对是 7-11 的主打商品。

▲在日本,每个便利店品牌都有自己的餐饮食品开发团队。

相较于产品由第三方生产的 7-11,日本便利店另一巨头全家便利店则开拓出另一个渠道:自己在国内建立了7家盒饭工厂,每天可以销售 30 万个盒饭,被称为日本最大的“小食堂”。在日本,全家制造盒饭,每天需要 10 吨大米,最终做成 4 万斤米饭、数十种便当。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芝士咖喱猪排饭,平均每天每家店可以销售 10 盒以上;为了让顾客就餐,全家在 3.0 店面中,每家店增加了约 10 个餐位。

截止 2016 年,便利店目前已经抢占了日本国内快餐行业 40~50% 的市场份额,便利店餐食销售对餐饮市场的渗透率达到 6%,业内人士称,此数字在将来还会继续往上升。  

你以为只有便利店在抢日本快餐的市场吗?其实还有药妆店。为了强化集客力度,药妆店增加了面包等店内制作食品和生鲜商品的提供——一方面提高食品的存在感,另一方面在穷追猛打以经营食品为主的食品超市和便利店。据统计显示,药妆店的销售额增长了 5.4%,其食品销售额达到了与大型超市同样规模的 3000 亿日元,以曾经药妆店行业排名第五的 cosumos 药妆店为例,其食品销售的构成比例在行业内是最高的,占据了店铺 55%。

反观中国,便利店正在从早餐业务下手,挤占餐厅的市场。有数据显示,在一二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选择便利店购买早餐,在销售状况比较好的门店,早餐占一日销售额大约 25%。对此,前台湾全家便利店高管简印章介绍:“便利店对早餐型商品的重视程度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因素不断提高,当下已成为兵家必争的重点项目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纯粹的快餐将会被效率模型更为极致的便利店和外卖替代掉,而有准备的快餐品牌正在向着正餐化、社区化、零售化方向演变,回到消费者这端,他们并不在乎在哪里吃,他们只在乎吃什么,好吃不好吃,因此,随着餐饮与零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餐饮可能会消失,成为一个为消费者提供“吃”的渠道。

本文来源:勺子课堂,由餐饮界(微信id:canyinj)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toutiaoxiansheng或qq1499596415。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


网站地图